我国乡村旅游从1980年代的成都“徐家大院”农家乐兴起,到1990年代后期转向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再到现在的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旅游、生态、文化等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本文从乡村旅游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总结出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继续与生态相结合,表现出绿色发展态势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体现了游客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乡村的生态化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我国乡村旅游在现阶段更侧重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多乡村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现代化。在此过程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伴随显现。未来的乡村旅游应该是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继续与生态相结合,打造生态乡村才能更加吸引游客。
第二,丰富文化内涵,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灵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化,单一的观光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式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尚处在不成熟阶段,而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很多地区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不高的问题。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对当地资源的有机整合,尤其是对文化资源,如乡村民俗、民族风情等的深入挖掘,增强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建设,具有“灵魂”的乡村旅游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乡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导致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村不再是原始的乡村,一味的拆建让乡村面貌面目全非。有一些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的,也有一些是以古村镇宅院建筑为吸引物的,这些乡村旅游模式依赖的就是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如果盲目模仿,势必会失去本身的优势。因此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护村庄的本色,突出当地特色,强调产品差异化,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
第四,融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纯粹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融合发展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一大趋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到2020年,要达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的总体目标,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乡村经济新格局。以“旅游+”为发展模式,让乡村与其他资源、产业相融合,也就是形成“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民俗”、“等模式,产生新的旅游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起点,到现在的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目光,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还是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乡村旅游主要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将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做出本地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来游客,并且留住游客。